书评荟萃

“何人不起故园情”—诗教在今天的兴发意义

来源:本站 | 时间:2016-04-13 17:00:00 | 浏览:1559
   翻开《给孩子的古诗词》,确如书中所选李白《春夜洛城闻笛》中的况味:“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人不起故园情?”不免回想起自己初读每首诗时的年纪和心情,有些是父亲给我们买的《幼读古诗一百首》中的,有的是《千家诗》里的,有的是《唐诗三百首》里的,有的是语文课本以及语文课本附录中的。

  这本书一身素净,注释简省,撷取徐冰《芥子园山水卷》配之。几点远帆,一行鸥鹭,半阙楼台,一丛秋苇。不是看图说话,以图解诗,而是两类符号,相互映衬。徐冰理解“书画同源”,认为绘画与象形文字一样,都是通过对事物的概括、抽象得来的象征化和符号化,这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。系统化的符号是一整套设定,戏曲也是,跨马、行舟、喜、怒、哀、乐,跟认字一样,懂这套语言的,自然会心。因此,学书画,先临摹;学作诗,甚至学说话,先读诗、背诗。也许是传统的深厚,也许是出于对教育的理解,传统中国人的学习,并非是直接面对自然,而是对传统的不间断地、反复地学习。这是我们今天谈论“诗教”的最浅白的意义。

   “诗教”一说源远流长。“诗”为六艺之一,孔子所论诗教之“兴、观、群、怨”,旨趣宽广,几乎涵盖了个体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一切沟通方式,唯有通过这种方式,才合乎温柔敦厚的人伦之道。       


来源:广州图书馆。